人类的听觉系统,除了听到声音时,可以辨识声源之外,还能将声音的物理特性转换成神经讯息,再传送到大脑,结合以往的经验成为有意义的听觉讯息,也才能对声音做出适当的反应行为。
人类的听觉系统可分为周边和中枢。 周边听觉系统由外耳、中耳、内耳所组成,外耳负责接收声音、定位声源、聚集声能,使声音通过外耳道和鼓膜、传输到中耳;中耳为内含空气的腔室,当中有3块小听骨负责传递声波;内耳分为前庭(负责平衡)和耳蜗(负责听觉),耳蜗内含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为听觉的终端受器。
柯蒂氏器含有2种听觉细胞,分别是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 当声波从中耳进入内耳时,外毛细胞会放大声音振动,内毛细胞会将声能转换为电位差,以利后续神经信号传递至大脑,以解读声音的信息。
专家说,临床上针对主诉听觉困难者,会施予纯音听力检查,判断其听力损失程度,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之分级如下。
•正常:小于25分贝。
•轻度听损:26~40分贝,建议寻求专业咨询。
•中度听损:41~60分贝,建议使用助听器。
•重度听损:61~80分贝,需使用助听器。
•极重度听损:81分贝以上,使用助听器并配合相关复健计划,需学习唇语。
上官玮娟表示,听觉系统任何一部位受损皆可能造成听力损失,依病变部位可分为下列4种类型。
传导性听障
发生于外耳、中耳,常见原因有耳垢栓塞、鼓膜穿孔、中耳积水、听小骨断裂等情况,可经由药物或手术改善。
感音神经性听障
发生于内耳或听神经,常见原因有感染、老化、噪音、耳毒性物质暴露等情况。
中枢性听障
发生于中枢听觉系统,通常是因为老化、脑伤,或是其它神经疾病而造成,容易导致听觉记忆和理解能力的减退。
混合性听障
同时存在两种以上听障类型。
专家提出,感音性听力障碍虽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随着辅具科技的进步、对于此类听障者大有裨益,目前常见的听觉辅具依形式可分为下列3种。
助听器
基本原理是利用内置麦克风接收声音、经过扩音器将声音处理并放大后传出,使听损失者听见本来听不清楚的声音。 市面常见有耳挂型(behind the ear)、耳内型(in the ear)、耳道型(in the canal)、深耳道型(completely in the canal)和骨导式助听器,并且视情况可配合使用其它语音清晰度增强技术,例如:方向性麦克风、噪音消除机制、双耳配对功能等。
人工电子耳
需藉由外科手术将电子装置植入耳蜗,可放出电流、刺激听神经产生听觉,适用于两侧极重度听损者,植入后仍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学习。
生活辅具
主要功能是解决用户生活上的问题,减轻生活中的参与限制,依功能分为3种。
1.警示辅具:利用闪光或振动以警示环境变化。
2.电讯辅具:使用电话扩音器或网络摄影机。
3.沟通辅具:使用图卡或文字表达。
•听损沟通零距离。
•尽量去除背景音。
•说话速度放慢点。
•关键词请说清楚。
•保持面对面说话。
•说话不要用吼的。
•避免过度或不当清洁外耳道。
•慢性病需稳定控制、定期回诊检查。
•作息规律、睡眠充足、保持心情平静。
•避免烟、酒、高分贝噪音场所、长时间配戴耳机。
•饮食均衡,多摄取omega-3脂肪酸、深绿色叶菜,以及维他命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