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人有听力损失的问题。据2017年的数据统计,本地有42万2000名老人面对听力损失,其中逾10万人可能患有致残的听力障碍;预计到了2030年,数字可能翻倍。此外,每六名当中,就有一人面对听力问题,影响日常沟通。
如果家中年长者有听力下降的迹象,需佩戴助听器。家人与看护者应留意什么?
专家说,视力出现问题的人需佩戴眼镜,听力有问题的人一般也需要佩戴助听器。
有些年长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听力下降,而不愿意佩戴助听器。家人或看护者可坦诚地向他们指出,哪些情况是需要别人重复所说的话,这能让年长者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问题其实已造成沟通困难,或许就会更愿意佩戴助听器。
专家说,助听器不同于扩音器。扩音器放大所有的频率的音量,而助听器只放大患者有困难听到的频率到适合的音量。它比扩音器更加准确,且不会损伤听力。扩音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寻求专人意见,购买品质较好的助听器:
对于持有本市颁发的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患者,可使用助听器补贴政策购买品质好的助听器,再经专业的听力学家调整,病人会听得较清楚。
关于助听器补贴可参考: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管理办法
听力学家会为病人做听力测验,以评估听力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再根据听力测验报告推荐适合个人的助听器。
■考虑患者手指的灵活性和视力水平:
充电型助听器会较适合手指不是很灵活、视力比较差,或者没有看护者帮忙的患者。
生活方式和听力需求也在考虑范围内。熟悉新科技的患者可能会偏好能通过应用程序,来控制麦克风方向的助听器。
有的助听器附有远程遥控的功能,患者可以在居家或工作场所通过网络与听力学家复诊。
■给时间适应:
人的大脑需重新认识已很久没听到的声音,所以患者应有耐心,给自己一些时间习惯使用助听器。经常使用助听器可以让患者更快适应助听器的声音。最好是每天使用至少六个小时,并向专业的听力学家咨询。
■采用沟通技巧:
助听器使用者可通过一些沟通技巧,帮助他们在有听力困难的环境中听得比较清楚。例如在嘈杂的环境,应背对着杂音,正面对着与他说话的人,以便从对方的嘴型和脸部表情来“听得更清楚”。
如果年长者的手指不是很灵活或视力不是很好,会需要看护者帮忙“保养”助听器。
助听器分为两类:充电和非充电型。非充电型的助听器需要电池。由于电池非常小(7至10毫米),看护者可帮忙更换电池;充电型的助听器需每晚充电。但,这类型的助听器较易操作,只需准确地将助听器放入充电器便可。一般而言,年长者可自行完成充电的动作。
此外,助听器的耳模偶尔会有耳垢塞住,阻止声音输出。看护者可使用专门为助听器设计的清洁工具刷掉耳垢。
小型助听器的过滤网和圆顶耳塞非常小,如果有耳垢塞住,看护者可帮忙替换新的过滤网和圆顶耳塞。
若年长者因中风或手臂僵硬,无法抬高手,看护者需要帮他们佩戴与摘掉助听器。助听器的配件,如遥控器若出问题,看护者也可帮忙检查,并更换遥控器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