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助听器的几个小知识
人类的听觉语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从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听觉中枢、言语中枢的共同参与,任何一个环节的损伤都可以造成听力损伤,进而影响到言语功能,从而对社会交往、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而助听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听力损伤进行补偿。宽泛地讲,双耳听损到一定程度,都应尽早佩戴助听器。在正确选配助听器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下列事实:
1、助听器实际上是一部超小型扩音器,对引起听力损失的疾病没有治疗作用。在选配助听器必须经过耳科医生正规的检查治疗,经治疗后遗有不可逆听力损失的人士大部分均可选配助听器,而不论听力损失类型是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还是传导性聋。但是某些疾病,如听神经病、进行性听力下降的听神经瘤、某些大脑中枢疾病引起的听觉异常等,助听器的使用效果就会很差或无效。
2、按WHO的标准听力损失程度分为:轻度26-40分贝;中度:41-60分贝;重度:61-80分贝;极重度:80分贝以上。简单地说,听力损伤一旦影响到言语交流能力(如接听电话、嘈杂环境中面对面交流等感到困难)应尽早选配助听器。对于特殊人士,如职业要求、经常参加重要谈判、重大社交活动等,轻度听力下降即可选配助听器。同时应该了解,对于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助听器就已经不能完全补偿,必须靠唇读、表情、联想等其他方式的一定帮助,而对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助听器就只能提供部分帮助了,此时人工耳蜗置入更有效,如无置入人工耳蜗的条件也可选配助听器,但此时的目的主要是维持一个有声环境,避免或延缓听觉及言语中枢的退化。而对于全聋的人士基本就没什么帮助了。
3、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调查,在噪声级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工作30年,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因此不加区分的放大噪音和语音的助听器在某种情况下会对听力会有损害。因此一个好的助听器应该达做到:自动适应环境,有效降低噪声,针对性提高言语频率的识别,保护残余听力;自然再现声音,优化患者对自己声音的感受,提高声音的自然性、真实性和舒适性;自动消除反馈声(啸叫);助听器的参数可以随佩戴者的听力变化而调整;助听器的功能可以随助听器选配软件的升级而增强。
4、助听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不能随意购买和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验配才可以佩戴。验配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验配过程也需要听力测试、助听器试听、效果评估等环节。如果验配不当,其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选配助听器不是“一锤子买卖”,初次选配完成后,验配师会进行定期回访(7天、30天、180天等),而且有佩戴不满意的地方可随时预约进行再次调试。
助听器的调试项目包括:助听器增益调节、输出调节及各种功能的调节。对于初次选配助听器的患者来说,听力专家或验配师初次调节的响度及各项功能选择会比较保守,患者佩戴的第1-2个月是适应期,随着患者自身适应进度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调节次数,一般需1-2次微调,对于听力情况复杂的患者则需要更多次调试,直至调节到合适为止5、佩戴助听器一段时间后如果觉得效果下降甚至无效,要区分不同情况处理。如果是佩戴初期,需要和您的听力专家或验配师联系沟通来判断是正常适应过程还是佩戴事项没有掌握造成的。因为助听器佩戴初期听力专家或验配师对助听器的增益调节会比较保守,患者适应一段时间后是需要对各种调试项目调整的。但是如果伴有其他情况,如是突然下降且排除助听器问题,或出现耳鸣、眩晕、头痛等,应及时寻求耳科医生的帮助,除外原有疾病加重或新发疾病。
6、助听器一旦选配后建议终身使用,但每天的佩戴时间要因人而异。对于轻度听力下降的人士可选择需要时佩戴,中度损失以上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佩戴。而对于语前聋的小儿,除了睡眠、洗澡、雨天室外作业等情况之外更是要时时佩戴,才能保证听力的补偿和言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