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耳聋和语言障碍残疾发病率为各种残疾之首,共有此类患者约2700万人。并且每年仍在不断增长。听力筛查和检测听力的方法有许多种,对婴幼儿而言,至简单快捷、又无任何毒副作用和创伤的听力筛查检查当属耳声发射检测技术。这是一种客观检测技术。目前只有部分发达和地区运用该技术进行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这种检查不需要严格控制环境噪声,不受患者年龄和意识影响,患者不需要主动配合,只要安静不吵闹(睡熟至好),几分钟就可得到准确可得到准确可靠的结论,极大方便了婴幼儿患者。
二.婴幼儿的听力器官是非常脆弱和容易受操作的,听力操作严重影响了婴幼儿接受外界信息能力,尤其是学习发音和学习语言。严重者导致又聋又哑,中轻度也常因语言分辨力差且理解力差,表现在性情烦燥多动、学话迟与发音不准等。此外与他人交流沟通不便,进一步影响情绪性格的正常发育,有些近似孤独症,也造成学习困难等。早期发现和治疗可减少患者家庭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也为社会减少了许多浪费和负担。
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出生三天后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或可疑者应注意观察并定期检查,1个月检查仍不通过则转诊五官科。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先天性听力损伤,可至大程度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通过筛查者,基本可排除先天性外周听力损伤。但应该了解,先天性中枢性听力操作虽然极少,筛查却不能发现。而且超过50 %的耳聋是后天发生的,防治同样重要。
2. 经婴儿哺乳或喂水时预防呛咳,避免奶、水等入耳,婴儿有鼻塞流涕或咳嗽时至好同时检查耳部排除中耳炎。因为连接鼻腔后部与中耳的耳咽管能引发不同的中耳炎症。
3. 当婴儿睡觉时烦燥不安、辗转身体,频繁摇头、易惊跳睡不稳时,也应到五官科检查,看是否渗出性中耳炎引起,这是导致听力下降的常见病。如反复发作或持续发作,对处于学语的婴儿可能引起语言障碍,严重者即为聋哑症。
4. 婴儿如出现发热、夜晚尖叫、哭闹不安、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外耳道流血流脓,可能已患上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只要及早治疗,通常不太影响听力。
5. 体质虚弱或有聋哑家族史者应定期做听力监测, 慎用耳毒性药物。
6. 已学会说话的儿童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多数表现为耳鸣耳闷、耳痛、自听过强感或听力下降。
正常情况下,1岁多的孩子发音已经准确,1岁半至2岁就可以说出许多词语和短句。如发音不准或不会说话应引起重视。3岁前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由于听力损伤导致婴儿期应该学会而未学会的语言功能,就是医好耳疾恢复听力,也需要几倍于此的时间学习补救,而且治愈可能性很小。
另外,警惕迟发性或对称进行性听损伤发生。对于低出生体重昴,呼吸窘迫综合症,细支气管—肺发育异常,持续几十天的机械给氧及反复发作的渗出性中耳炎、还有符合听损伤。
危险指标如:母亲妊娠早期患流感、风疹病毒等感染和患妊高征、糖尿病等疾病及合用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新生儿黄疸,风疹病毒或原虫感染,颅面部畸形,神经系统感染或其它异常等婴幼儿,即使初筛听力已通过,仍应该在3周岁前,每6个月进行一次听力学监测。
如果幼儿自小就存在耳聋等问题,平时可以使用专用的儿童助听器进行改善缓解,后天慢慢进行恢复训练。